先天性青光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5年视力差以为是老花眼,结果是得了
TUhjnbcbe - 2024/3/27 17:5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眼部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发展到后期,会出现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最终可能以糖尿病导致失明,成为“糖盲”。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展是隐匿的,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当感到视力下降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比如这位李阿姨,62岁,糖尿病病史5年,2年前渐出现视力下降、模糊不清,有时看东西出现重影,有时眼前有絮状漂浮物及闪光感。自认为可能是“老花眼”,自行佩戴眼镜,效果不佳。

今年9月初,李阿姨遇到了正在社区义诊的医务人员,经监测血糖,测的随机血糖20.9mmol/L。随后,李阿姨就向医务人员告知了自己经常视力模糊的情况,听了李阿姨的症状,医务人员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其到院做进一步详细检查。李阿姨到院检查后,发现她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达Ⅱ-Ⅲ期,李阿姨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眼病拜糖尿病所赐。

生活中有很多老年糖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警惕眼部病变,加强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工作必不可少。当糖尿病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尽快找眼科医生检查眼睛,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视物模糊,如隔云烟。

2.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3.看东西出现重影。

4.眼前有块状阴影漂浮。

5.双眼的视力范围(视野)缩小。

6.视物有闪光感。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1

非增殖期

一期:视网膜微血管瘤。听到“瘤”很多人误以为是视网膜长了肿瘤,眼科医生解释说,这个“瘤”其实是充血的血管,血管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破裂出血,是“糖网”的早期改变。患者此时可能没有任何主观感觉,但眼底镜下可看到大小不一的红色或暗红色圆形斑点,就像“瘤”一样。

建议:在这个阶段,只要确诊糖尿病,不管视力有无改变,每半年到一年都要检查眼底。

二期: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视网膜出血斑。此时患者可没有明显症状,或偶有视物不清、视野中心暗影等。此期除定期检查,还要注意改善微循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避免血糖反复波动,必要时可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三期:棉絮状软性渗出或合并视网膜出血斑。此时继二期出血后,凝块形成,出现视网膜牵拉,水肿,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一过性失明等。

2

增殖期

四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这是糖尿病特异性的动脉改变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比较麻烦的阶段,因为新生血管一旦破裂,眼底出血,会直接导致患者失明。

五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可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导致视力迅速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等。

六期: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因视网膜脱离而导致视力严重丧失、失明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那糖尿病患者怎样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

1.控制血糖。在没有出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时,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眼病的发生。要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基本措施,血糖控制的优劣,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轻重。

2.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依靠早期眼底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如果眼底发现有渗出、水肿和出血等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应2~3个月随访1次并及时治疗,妊娠糖尿病妇女应每3个月检查1次。

3.早期治疗。如果已经出现了眼部并发症,听从医生建议全面控制病情发展,其中包括药物+饮食+运动控制血糖,以及眼部相关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5年视力差以为是老花眼,结果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