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能帮我看下这个信息里写的是什么吗?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楚。”
“姑娘,能给我按一下10楼吗?这电梯里太暗了,我都看不清按键……”
“女儿,你给我看下这个药怎么吃?这药盒标签上的字也太小了……”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见过或者听说过类似以上的情景?老年人由于眼睛视力下降,很多时候需要寻求帮助。他们可能戴着老花镜,也可能不戴,即使有部分人戴着老花镜,还是会看不清。那么,视功能减退一定是衰老引起的吗?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呢?
老年人眼部生理变化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人的身体器官,很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眼睛也不例外,已有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许多视功能减退与眼解剖方面的改变有直接关系,比如:
角膜:一般是透明的,但当部分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时,会轻度变厚从而使光线发生散射;
瞳孔:老年人的瞳孔直径缩小(约为2~2.5mmm),以致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同时对光反射灵敏性下降;
玻璃体:透明质酸酶及胶原发生改变,蛋白质发生分解,纤维发生断裂而出现玻璃体液化;
视网膜:视神经细胞数减少,视网膜变薄,视网膜防护功能及视觉功能下降;
晶状体:生物特性和结构组织都发生变化,如厚度改变、弹性下降等导致晶体透明度降低。
眼球结构解剖图
这些眼部生理变化,都会导致老年人视功能的减退,较为明显的有视力下降、色觉改变、明及暗适应能力下降、视野改变、对比敏感度下降及眩光敏感性增加等。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视力减退是年老的必然现象,从而忽略了其他引起视功能退化的原因,比如不健康的用眼习惯(经常在黑暗光线下看电视或看手机,躺床上看东西等),和年龄相关的眼部病变等。
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低视力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再加上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罹患眼疾的老年人数出现急剧增长,如白内障、老花眼、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据我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性白内障的全国患病率在85-89岁年龄段为7%,比45-49岁年龄段高出约11倍。而世卫组织出具的《世界视觉报告》指出,全球约有18亿人患有老花眼,1.96亿人患有老年黄斑变性,1.46亿人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万人患有青光眼,可以说眼疾非常普遍。
一些眼疾可以通过康复治疗,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恢复往常或降低影响,如白内障手术,但很多眼疾如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所致的视觉损伤却无法治愈,从而导致老年低视力甚至盲症。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低视力患者占低视力总人口的70%以上,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数值将继续上升。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