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被称为“沉默的视力杀手”,青光眼不仅是一种常见眼病,而且会损伤患者视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明,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青光眼防控工作开展已久,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国民青光眼防控意识极大增强,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我国青光眼患者体量巨大,防控与诊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难点与问题。医院赵家良教授,其在青光眼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一直奋斗于青光眼防控工作一线,《国际眼科时讯》特邀赵教授分享其在青光眼防治方面的心得和对青光眼连续体概念的思考,助力青光眼防控工作,守护更多患者光明。
青光眼可防可控,更要严防严控
通过长期的科普和宣教工作,人们对青光眼危害性有了充分的认识,甚至到了“谈青光眼色变”的程度。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但并不是所有的青光眼患者都会失明,多数青光眼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管理,可以保存视功能,维持正常生活。因此,在青光眼防治的科普和宣教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青光眼“可致盲”,更要强调青光眼是“可防”、“可控”、“可治”,增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信心,避免产生心理恐惧。凭借多年的青光眼诊治经验,赵教授总结了青光眼患者致盲的主要三个原因:第一,没有做到早期诊断,确诊晚。很多青光眼患者,尤其是慢性青光眼患者,等到出现眼睛疼痛或明显视力下降,医院就诊,导致部分青光眼患者发现患病时,就已进入青光眼晚期。第二,治疗不及时、不到位、不合理,不充分。临床上部分患者青光眼患者发现较早,但由于患者对医师不够信任、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延误治疗。还有部分患者存在治疗不到位,即眼压控制不到位。不是所有的青光眼患者,将眼压控制到正常眼压21mmHg就能“大功告成”,医师应当根据患者自身视神经和视野的情况,个性化地制定控制病情的目标眼压,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压、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微血管病变)等情况。治疗过程中可采取药物、激光、手术等多种手段控制眼压,即使达到了目标眼压,还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进展对目标眼压进行适当的调整。很多时候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或医师诊疗问题,没有确定目标眼压,没有对目标眼压进行有效随访和调整,导致青光眼控制不佳。第三,不能有规律地长期持续地复诊、随诊。医师和患者都要明确,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是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诊疗和妥善管理。更重要的是,医师要为患者制定完善的随访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缺少对青光眼患者定期随诊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提高意识。
建立青光眼连续体概念,强化青光眼筛查工作
青光眼的防盲工作应当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长期随访三个方面开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早期诊断。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