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该不该限制孩子看电视怎样减少电子产品对孩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

现代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脑、电视、手机,但无形当中也在影响着孩子们,不少孩子不玩电脑或手机就浑身不爽。去到学校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电子产品不但对大人有吸引力,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作为家长应该重视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并加以引导。

电子产品容易形成依赖

先谈谈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眼睛视力

0-6岁是宝贝眼睛发育的重要时期,使用电子产品第一个明显的坏处是影响视力。

2、电子产品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分散注意力,影响孩子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电子产品带来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让孩子很专注里面的内容,对周边人和物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孩子兴趣和智力的开发。最大的危害就是孩子自控能力差,沉迷于电子产品,孩子对学习或者其他兴趣爱好的专注必然大大降低。

针对这一情况,家庭教育专家提醒,长期与电视、网络为伴极易患上电脑、电视综合征,不但损害视力,而且易产生心理疾病。专家表示,电脑、电视综合征最明显的特征是视疲劳综合征,主要包括干眼症、角膜损伤、结膜炎、眼压升高、青光眼和近视,其症状表现为眼疲劳、眼皮沉重、眼干涩、异物感、畏光流泪、眼酸胀疼痛、视线模糊等。同时,还有因坐姿不对带来的颈部和肩部酸痛,甚至引发颈椎病等。

家庭教育专家表示如果电脑、电视、手机综合征严重会导致心理障碍,经常接触少年不宜的暴力恐怖片、色情片、网络游戏等会产生情绪障碍和攻击行为,同时,孩子长期被动地接受荧屏传出的信息,想象力变得贫乏、性情孤僻、失去创造力,由此也妨碍孩子与父母在语言、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影响口头表达能力。

要预防青少年这类综合征的发生,首先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一般每次半小时左右,应该离开座位,眼睛向远方眺望一会儿,同时活动关节,适当地参加户外运动,而且要远离网上有关色情、暴力性内容;家长们也要注意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多读中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支持他们在暑期多与同学来往等。

现在是信息时代,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尤其是中考、高考、期末考一结束,不少家长为了奖励孩子,往往会买部手机。由于孩子的心智还未发育完全,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孩子经常用手机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

有位家长找到家庭教育中心的专家:“我儿子今年读初二,因暑假期间大人要上班,没空陪孩子,就给孩子买了部手机方便联系,最近觉得孩子不对劲,上厕所都拿着手机,通过沟通才知道,他说在等同学或朋友的信息,要是一整天收不到几条信息,心里就发慌,写作业也不安心,所以常常有事没事就把手机拿出来看看,要是朋友不回我信息我肯定不安逸他。”所以希望专家给她帮助,针对这种现象,专家认为,这属于典型的手机依赖征。

此种症状是指使用手机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手机依赖的表现随处可见: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会感到不适应;当手机没有来信息、电话的时候,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下意识寻找手机,不时掏出查看等等。心理专家认为,长期处于手机依赖的学生长大后可能由于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而导致社会性退缩。

从另一方面来说,家长可以满足孩子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娱乐需求,但对于手机这样购买、使用都需付费的物品,购买前就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自己劳动挣来的报酬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的独立意识,要懂得节省开支。面对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不能助长攀比心理。

家庭教育专家意见:

手机依赖征和焦虑症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克服这些症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与别人进行交谈、增加体育锻炼或者读书读报等活动,通过转移思维克服心理依赖。

正确引导儿童健康使用电子产品:

除了规定健康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之外,还有哪些方法能够引导孩子建立与电子科技的健康关系?

1.明确特权与权利让孩子明白“玩电子设备是父母赋予的一种特权,而不是孩子自身拥有的权利”,iPad时间可以被用作完成非电子类活动的奖励,比如:运动锻炼、作业、手工创作、整理房间等小家务、钢琴课程,等等。

2.父母掌控规则除非你的孩子已经有工作,并自行支付他的智能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费用,否则就应该把规则严格的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必须将网络访问权限、下载APP权限等控制在手中,严格筛选出对孩子有益的内容。

3.不要做一个老古董对孩子正在使用的所有设备、APP和浏览的网站你都要表示出兴趣。可以让孩子们告诉你:他们是如何玩的、他们发现了什么新的功能。“孩子们都喜欢成为专家,和孩子坐在一起,让孩子给你上技术课,这样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愿意和你讨论有关技术和网络的话题,这样还能及时地发现孩子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是否遇到问题或危害。

4.做孩子的社交“好友”如果你的孩子在社交媒体网站注册了账户,你需要掌握孩子的密码,同时作为一个“好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