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临床多表现为肢体在静止和运动时都会出现肢体的不自主颤抖,导致无法完成吃饭、系扣子等精细动作,由于特发性震颤初期仅仅表现为一只手或双手的轻微颤抖,所以很多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但随着肢体颤动的幅度增大,其对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多,症状时甚至不能自己进行吃饭、穿衣、系鞋带等日常动作,严重妨碍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今天给大家介绍3类药物,科学服用可以有效改善肢体震颤。
60多岁的王大爷最近因为一件事而烦恼,就是自己的左手老是不自主地颤抖,静止不动时颤抖的还不明显,一旦去拿个碗、端个水杯时就剧烈颤抖,导致严重影响吃饭和喝水等日常活动,连系扣子都要老伴帮忙,后来听说这个病可能是帕金森,医院检查。医生通过系统的检查后确诊王大爷其实是特发性震颤,而不是帕金森,王大爷没听过特发性震颤,连忙问道严不严重,医生解释道特发性震颤是老年人好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表现与帕金森很像,但预后要好于帕金森病,于是给王大爷开了对应治疗的药物,嘱咐其规范服用,定期复查,吃药后王大爷左手颤抖的毛病果然缓解了很多,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特发性震颤是成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本质是一种锥体外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或头部出现静止性和运动性震颤,导致人体无法完成多种精细性运动,如吃饭、喝水、书写等。老年人是特发性震颤的好发人群,其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约在10%左右,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1.7%,所以经常造成老年人生活不方便,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其次,很多老年人不能自我区别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导致只要出现了肢体颤抖就怀疑自己是帕金森,无端端地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导致心情沮丧,所以科学认识和治疗特发性震颤对于维护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一、特发性震颤的发病机制
在介绍特发性震颤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那就是锥体外系。
所谓的锥体系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主导我们所有躯体运动的主要中枢和重要的传导通路,主要起到的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活动的作用。可以说我们的肌肉和骨骼之所以能正常的运动,并且可以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完成相应的动作,椎体外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一旦椎体外系的功能发生障碍,则会导致一系列的肢体运动障碍。
特发性震颤就是因为锥体外系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运动障碍性疾病,根据当前的临床研究表明特发性震颤多与遗传因素相关,但也与多种中枢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出血等)息息相关。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锥体外系传导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中枢神经异常放电,最终导致对于肌肉和肢体的调节功能下降。
特发性震颤多表现在上肢和头颈部,极少数会出现在下肢。在发病初期,患者的症状可能并不严重,多为一侧(左侧多见)上肢在某一姿势下会诱发轻微震颤,如端碗、端杯子、系扣子等,由于初期症状对生活影响不大,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没有在意。但伴随着病情加重,肢体抖动的程度也会加重,甚至出现即使是静止的时候也会出现,少数患者甚至同时出现说话和走路的异常,具体表现为言语不清、走路不稳,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无法生活自理。
二、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区别
由于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都是椎体外系疾病,并且都是以肢体不自主地颤抖为特点,所以临床上很多人都容易伴这两种疾病相混淆,其实这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临床预后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1、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
虽然都是因为锥体外系发生病理性改变所导致,但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却不相同。特发性震颤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锥体外系的信息传递功能发生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从而诱发一系列的不自主运动。帕金森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死亡和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急剧减少所导致,由于多巴胺生成的减少,导致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的功能显著降低,从而诱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包括情绪、运动等多方面的异常表现。正是由于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其临床治疗上的用药方案也不相同,所以临床上一定要进行严格区分。
2、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虽然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都有肢体僵硬和不自主震颤,但两者在具体表现上是有明显不同的,临床上一定要仔细进行区分。
①肢体震颤的特点不同
特发性震颤同时包含有静止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的特点,并且运动时肢体的颤抖往往加重,导致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帕金森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为主,其典型的症状就是静止时拇指和食指之间像是搓丸样的不断揉搓,但活动后反而震颤减轻或者消失。
②肢体震颤的部位不同
特发性震颤主要以上肢和头颈部为主,大多数患者仅仅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上肢颤抖,极少数会累积到下肢。
帕金森病多初发于单侧上肢,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缓慢发展至对侧,甚至累积下肢活动,最终甚至导致四肢活动都出现明显障碍。
③疾病的伴随症状不同
特发性震颤的患者大多数单纯以肢体震颤为主,几乎不会伴随其他症状,特别是对于关节活动并不会有明显阻碍,也不会有明显的致残作用,少数患者会出现语言或者行走障碍,但大多数程度较轻。
帕金森病不仅仅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而且会伴有明显肌肉强直,这导致患者的关节运动出现明显障碍,行动明显迟缓,后期可累积至下肢、头面部等多处肌肉,导致出现行走不能、吞咽困难等严重运动障碍,最后甚至会造成呼吸肌的运动障碍,从而诱发呼吸衰竭。其次,帕金森病会诱发疲劳、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一系列非运动的症状,许多患者表现出失眠、健忘、抑郁焦虑等精神异常表现,而特发性震颤患者并不会有精神异常表现。
3、两种疾病的预后不同
特发性震颤的患者除了肢体震颤影响生活外,几乎不会有其他的功能异常,有些患者甚至不需要治疗也不会明显影响生活,所以特发性震颤的往往预后较好,其根本的治疗目的是减轻肢体颤抖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帕金森病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导致累计的组织和器官逐渐增多,最终导致多个肢体和脏器功能异常,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所以帕金森病预后往往欠佳。
三、3类治疗特发性震颤的常用药物
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线方案,临床上经常将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来治疗和缓解特发性震颤,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
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线用药,临床疗效表明通过阻滞β受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震颤,常用的药物是普萘洛尔和阿罗洛尔。
普萘洛尔是临床上治疗特发性震颤的常用药物之一,其本质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阻滞剂,对于β1与β2肾上腺素受体都有明显的阻滞作用,特别是其可以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β2受体,从而增强椎体外系对于外周肌肉的控制,减少异常信号传递,临床研究表明每日口服40-mg的普萘洛尔可以有效缓解特发性震颤患者60%以上的临床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普萘洛尔会诱发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因此服药时要监测血压和心率,对于既往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衰等疾病的患者禁用,其次,普萘洛尔会诱发哮喘,因此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哮喘的患者禁用。
阿罗洛尔是一种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对于β受体和α受体都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其作用强度要高于普萘洛尔,并且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所以较少引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于普萘洛尔。临床研究表明每次口服10mg阿罗洛尔,每日2次,可以有效缓解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口服阿罗洛尔会导致心悸、心动过缓、低血压、心衰加重,同时对于肝肾功能也会有一定的负担,所以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谨慎使用;其次,临床上有少数患者对于阿罗洛尔过敏,因此服用期间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2、抗癫痫药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机制与癫痫有相似之处,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因此抗癫痫药物也经常作为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线药物,其中常用的就是扑米酮和托吡酯。
扑米酮是临床指南中治疗特发性震颤的首选药物之一,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大幅度地改善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颤动幅度,改善声音震颤。作为一种抗癫痫药,扑米酮可以明显促进神经细胞表面氯离子通道的开发,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的兴奋作用,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减少中枢神经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减少肢体的异常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扑米酮会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造血系统的损伤,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常与叶酸片同用以减轻不良反应。其次,少数患者不能耐受扑米酮的作用,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嗜睡、性格改变等,如果出现上述严重不良反应,建议立刻更换其他药物。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神经细胞表面的钠通道,提高高γ-氨基丁酸浓度,同时启动γ-氨基丁酸受体的频率,同时可以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和传递,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临床研究表明托吡酯可以有效改善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肢体活动,减少震颤。但需要注意的是托吡酯容易诱发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如共济失调、注意力受损、意识模糊、头晕、疲劳等,也会导致焦虑、遗忘、失语、忧郁、情绪不稳等情绪异常。
3、抗抑郁药
抗抑郁是临床治特发性震颤的二线用药,临床研究表明部分的抗抑郁对于缓解特发性震颤具有帮助,其中代表药物就是阿普唑仑。
阿普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苯二氮类药物,其可以抑制脑内的β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产生明显的抗焦虑、抗抑郁的作用,同时有明显抗惊厥和松弛肌肉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阿普唑仑可以明显缓解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症状,因此常作为二线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阿普唑仑会有药物依赖,导致成瘾性,因此不建议长期服用;其次,对于有睡眠呼吸暂停、严重肝肾功能不足、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禁用。
四、总结
特发性震颤作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临床上建议尽早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以减轻病情,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药物往往副作用较多,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其次,药物治疗仅仅是防治特发性震颤的一环,患有特发性震颤的老年人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补充必须的营养,同时保持良好睡眠,并且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从根本上防治特发性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