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突破性成果多能干细胞构建的人工大脑长出了 [复制链接]

1#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国际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失明是世界第三大让人恐惧的事情,仅次于死亡和恶性肿瘤。

今年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可被用来构建含有一种叫做视杯(opticcup)的眼睛结构的大脑类器官模型。

这种人工大脑类器官自发地从大脑类似区域的前部发育出双侧对称的视杯。

相关研究结果于8月17日在线发表在CellStem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umanbrainorganoidsassemblefunctionallyintegratedbilateralopticvesicles”。

培养皿中培育出的小块人脑被诱导形成原始的眼睛,可通过向大脑其他组织发出信号来对光线做出反应。

成对的类似眼睛的结构能形成与真眼结构类似的组织,包括一个圆形透镜(通常用于聚焦图像)和一个视网膜(位于眼睛后部的组织块,用于感知光线)。

文章第一作者、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Gopalakrishnan说: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脑组织正在‘看到’光。”

1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

眼睛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一生中有可能遇到多少种可能会导致失明的眼部疾病呢?

各年龄段导致失明的眼病0岁+、45岁+白内障,据数据显示,每千个新生儿中,约有4个发生先天性白内障。而正常情况下此病多见于45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60岁~89岁老年人中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9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90%以上。早期即影响视力,治疗不及时,有失明风险。0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据数据显示,约10个早产儿里就有1个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这些宝宝出生时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容易引起一系列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约10%病例发生视网膜全脱离,导致失明。20岁+高度近视引发视网膜脱落。现代青少年近视率极高,超过80%,所以高度近视需要警惕。高度近视容易引起视网膜脱离,撕裂,黄斑出血等,是我国成人致盲主因之一。30岁+青光眼,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40岁+视网膜病变,一般得了糖尿病7~8年后,就会慢慢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0岁+老年黄斑变性,黄斑是人眼最敏锐的地方。随着年龄增加,黄斑区容易出现退变。引起视力下降,出现视物变形,看东西有黑影,甚至失明。终生干眼,这个眼病困扰着无数人。不分年龄段,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于其他病症导致视觉受损。终生眼球损毁伤,由于发生意外导致眼球破裂的一种严重眼外伤,通常会导致严重视力减退,伤重者甚至要摘除眼球。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700万盲人,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包括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和视网膜变性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其中视网膜变性疾病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世界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说,人类的视觉受损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患有影响视力的眼病的人终生无法恢复正常视力水平,只能通过戴眼镜、手术等医疗手段挽救残余视力,尽可能延缓视力的下降。

2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经正确诱导能分化为人体细胞的任意一种,因此也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

年,第三医院成功实施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出血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病手术。手术成功的新闻登上了我国政府网站。

今年62岁的罗华两年前发现自己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医院检查,他患上了出血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病。这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已成为老年人重度视力下降的首要病因。患病率高达15.5%,全世界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目前只能靠注射药物短期控制病情。今年7月,医院眼科创造性地用胚胎干细胞进行手术治疗,一个多月以来,罗华视力从接近失明恢复至0.15,遮挡感也已消除。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