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焦阳王苏琦
医院眼科住院病房,曾有过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85岁的周奶奶(化名)紧紧握着查房医生的手,她轻轻地把医生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长期瘫痪在床的周奶奶早就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医院眼科的医生护士们心里清楚,这是周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谢谢,我终于看到了!”
原来,日前,医院眼科主任蔡莉团队在全院配合与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手术,帮助失明3年的周奶奶重获光明。
此处无声胜有声,重见光明的周奶奶紧紧握住医生的手
偏瘫、失语后,她遭遇失明的打击
周奶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心脏、血管都有不少老毛病,先后接受了动脉瘤栓塞、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
5年前,周奶奶突发中风,从此右侧偏瘫,卧病在床,无法说话,只能通过手势和表情和家里人沟通,精神状态也不太平稳。雪上加霜的是,3年前,周奶奶的双眼逐渐失明。当年,医院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葡萄膜炎”,也制定了治疗方案。可上了手术台,因为周奶奶无法自主配合手术,这次手术被迫停止了。
近日,周奶奶的女儿带着她来到医院眼科就诊,女儿强烈要求医生为周奶奶进行眼科手术。看着轮椅上“歪歪倒倒”的老人,又看到家属期望的神情,该院眼科主任蔡莉决心尽最大努力,一定要帮助周奶奶重见光明。
拼力一搏,尽最大努力“唤醒”右眼
收治周奶奶住院后,医生检查发现,周奶奶的情况比预想更为复杂:她的左眼视神经萎缩,双眼白内障晚期;全身基础疾病多,长期卧床,心肺功能不好,手术风险很大。
医院医务部牵头下,麻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营养科专家们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一致认为:周奶奶右眼白内障属于晚期,眼科手术难度大。由于她不能配合局麻手术,必须采取全身麻醉。但是,全麻风险极大,有术后无法苏醒、呼吸机维持治疗的风险。
蔡莉主任深知,如果让周奶奶出院,医院不用承担巨大的手术风险,但这也意味着老人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蔡莉说:“将心比心,失明失语却意识清楚是一种巨大的折磨,谁也不想在黑暗中度过余生,我们不应该坐视不理,要尽最大努力让周奶奶摆脱痛苦”。征得家属同意后,医院眼科全体医护决心为周奶奶争取这宝贵的一线光明。
顺利完成高难度手术,85岁奶奶重见光明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术前MDT讨论敲定了各个环节的细节。手术当天,麻醉科熊*副主任医师熟练进行诱导麻醉,麻醉成功。蔡莉主刀,开展过熟期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一枚人工晶体,而过熟期白内障的晶状体囊袋非常脆弱,很容易在撕囊时发生破裂、人工晶体无法植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蔡莉使用吲哚菁绿染色,顺利完成了撕囊。此外,周奶奶的晶状体内已形成一颗坚硬硕大的棕色晶体核,无法采用微创超声乳化的手术方式摘除,蔡莉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的方法,尽可能减少术中损伤,最终顺利摘除了白内障。考虑到患者术后不便配合检查,还在苏醒前同步检查了眼底。
术后,周奶奶被送入重症监护室(ICU)观察,她的生命体征正常,恢复了自主呼吸。第二天,周奶奶意识清醒,情况良好,经过评估,顺利转回眼科普通病房。在后续康复治疗中,家人发现:周奶奶不再整天闭着眼睛了,她常常看着窗外出神。一次查房的时候,周奶奶突然激动地伸出手,摸了摸医生的脸颊,虽然她无法说话,但大家都清楚:“周奶奶重见光明了”。
蔡莉介绍,白内障是一种渐进性致盲性眼病,如果罹患白内障后,矫正视力无法满足生活需要的时候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一是术中损伤小,恢复快。二是在身体较好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能减少很多风险。比如,周奶奶的白内障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她的视力下降至少已经十几年了,却一直没有做眼科体检,没有注意到眼睛的问题,因此耽搁了治疗。老年人如果出现视力问题,医院检查并规范治疗。
审读:谭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