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说不烂的嘴,跑不断的腿
TUhjnbcbe - 2023/12/7 21:10:00
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xxzywj.com/m/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郑佳颖通讯员邹紫金薇薇


  视野遮挡看不清就是白内障?


  老年人需要避开这些误区


  医院眼科*支部几乎每个月都会走进蜀山、瓜沥、闻堰、楼塔等镇街开展义诊,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等是老年人常见眼病。


  “白内障不能等到养熟再手术,严重还会诱发青光眼,预后视力会打折扣;白内障手术为降低感染风险,一般双眼不同时做手术;白内障术后残存的上皮细胞增殖引起后囊再次混浊、视力下降,可‘打激光’解决,并非手术失败……”眼科副主任医师於水清向大家科普。


  视力下降诱因很多,也不全是白内障的“锅”。“一些老人眼睛里出现遮挡感认为自己得了白内障,其实这是常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眼表疾病——胬肉;在干眼门诊,老人的干眼症频发跟睑板腺功能障碍息息相关,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测远视力并无多大问题,看报纸等近距离视物时会觉得吃力,是老花眼的典型症状。”


  白内障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代谢性白内障最多见的一种。於水清曾遇到过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有常年吃夜宵的习惯,来就诊时肉眼可见他的瞳孔已完全发白,视力极差。在他的眼睛房水可以发现非常高的葡萄糖水平,这时候晶状体膨胀影响到了视力。


  双眼度数差高达度


  视力健康也成了“养娃焦虑”


  相比当今父母在养娃问题上的焦虑,一些爷爷奶奶会不自觉地用错误经验误导下一代“躺平”。“我家孙子视力好着呢,我们老人都看不清那么小的字,他趴那儿看得清清楚楚,眼睛能有啥问题?”


  刚刚过去的暑假,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眼科查视力。“经常碰到家里老人反对孩子配眼镜,开学一查近视度数又升了度。”眼科副主任医师马慧蕾建议,“孩子看东西应以不疲劳为限度。若是不戴镜眼睛更多地使用肌肉调节能力,会加重视疲劳,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


  “还有一些单眼近视的孩子,由于家长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早期没有得到干预,双眼视力差超过度,有的屈光参差高达度,立体视觉缺失,精细的活相比同龄人很难完成,还会影响未来生活。”马慧蕾提醒,家长一定要留心孩子偏头写作业、躺着看书等不良用眼习惯。


  “我们会定期与儿科、口腔科开展联合筛查,进行近视防控公益宣教。”马慧蕾明显发现如今门诊2-3岁来就诊的孩子多起来了,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了。她提醒,孩子要避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看电子屏幕20分钟,眼睛就离开屏幕,看至少20英尺(约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家长引导孩子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3周岁以上的孩子要重视定期视力筛查,在专业眼科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此外,孩子如果看东西追光不好,斜着看、眯眼看东西,家长也需格外留意。


  眼底病纳入慢病化管理


  医共体上下联手控“糖”


  “我们根据糖尿病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发现,患了糖尿医院治疗的老百姓并不多,很多病人往往要等到中后期察觉到视力异常才来就诊,预后很差。”眼科*支部陈子和医生深入基层卫生院,每月都要跑一个社区或村卫生站点。为了让老人减少等待时间,享受“家门口”的服务,他凌晨五点就驱车前往,一个上午可以看上60多个村民。


  近几年通过医院医共体糖尿病眼病医院联动,夯实基层诊疗能力,实现前、中、后诊疗流程全覆盖,作为糖尿病重点并发症,纳入常规慢病化管理。


  “基层医生专科能力和知识库更新相对薄弱,但百姓信任度高。我们会定期开展培训,与他们探讨常见眼病处理、抓准病人最佳手术时机等内容,并引入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辅助基层医生进行眼病诊断。”陈子和介绍,“治疗后的患者通过家庭签约医生,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干预,把糖尿病管理起来,减少该类眼病复发的可能。”


  陈子和认为,通过科普来提升居民对糖尿病的认知非常重要。每逢节假日过后,他经常会接诊一些视力快速下降的患者,大鱼大肉,生活不规律,一查血糖爆表;有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出现玻璃体出血,严重到手指都看不清,治疗后往往也只能达到低视力水平。


  有个病人令他印象很深,40岁出头的年纪,本来有份体面工作,因对疾病认知不高,血糖反复控制不佳,直到新血管爬上虹膜引发青光眼,痛到眼睛睁不开才来就诊,最终经过治疗也只能看到朦胧人影,工作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有些糖龄二三十年的患者,血糖控好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就诊筛查眼病,他们的情况比年轻人都要好上许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不烂的嘴,跑不断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