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掌健识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大家都知道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的世界第二位致盲眼病,同时也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各种类型青光眼最终损伤的都是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神经一旦受损,以目前的临床医学技术尚无法恢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青光眼防治工作中被反复强调的。
青光眼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激光和手术三部分,其中手术一直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传统上,青光眼的手术种类较为单一,大部分手术原理都是通过人为地在眼球壁上制作一条新的通道,使无法通过正常流出通道排出而在眼内积聚的房水从这条人为通道流出到结膜下,起到降低眼压的作用。这类手术我们称为滤过性手术或外引流手术,常见的术式有: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物(引流钉、减压阀等)植入术。虽然这一类手术可以起到良好的降眼压作用,但手术的设计原理决定了此类手术的成功必须依赖在结膜下形成一个长期有功能的房水滤过泡。这样就出现了2个问题,
第一,由于这个房水通道是人为制作的,机体总是倾向于修复这个通道,也就是滤过通道的瘢痕化。一旦瘢痕化形成,房水就无法再通过这个通道流出眼外,眼压必然再次升高。因此临床上,滤过性手术一般需要在术中、术后使用抗瘢痕生长的药物,例如: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等;
第二,随着抗瘢痕药物的使用,房水流出通道得以维持,但上述抗瘢痕药物在控制瘢痕形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杀死了结膜组织中很多正常细胞。再加上长期房水在滤过泡内的流动、冲刷,结膜组织变得越来越薄,甚至穿破。这样就在眼球上形成了一个薄弱点,通过这里,房水可能过度流出而引起低眼压;同时外界的细菌等微生物也可能从这个通道进入眼内,引起眼内感染。这种感染就可能对眼球产生毁灭性的损伤(图1)。
因此,广大临床工作者一直在寻求一种非滤过泡依赖的、又能有效降眼压的手术方式。微小切口青光眼手术(minimallyinvasiveg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