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雪莲
相对偏远的农村,医院,怎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近日,半岛记者在崂山王哥庄、北宅等街道采访了解到,为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崂山区以及各街道出政策、出钱,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上名医、能有医院动手术,有适合的中医治疗,有上门提供免费服务的“红马甲”。
名医下乡,挂专家号只花一块钱
12月15日,星期三。一大早,医院的皮肤科专家刘忠森就来到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他每周三上午固定的名医下乡坐诊。从今年3月开始,刘忠森加入下乡名医的队伍。
刘忠森的到来,给王哥庄街道受皮肤病困扰的居民们带来希望,大家用“立竿见影”来形容他的治疗效果。
“我家老母亲,被皮肤湿疹困扰了很多年,尤其是夏季,特别厉害,晚上睡不着觉,夏天洗澡都不敢碰水,用了很多的药,医院,就是治不好。”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副主任李珍告诉记者,刘主任来了后,她就带着母亲过来看,用了两个疗程的药后,老人的湿疹完全好了,再也没有复发过。
刘忠森坐诊。
像刘忠森这样的下乡名医,在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不只他一位。
15日下午,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中心的
专家坐诊信息下面,同时公布了预约方式,医院的网上预约不同,这里提供的是电话预约方式。“现在人口老龄化,主要就医群体就是老人,我们原来考虑过
“周六的专家都很热,医院的高主任,名医下乡10年了,固定病人多得很,预约挂号,从8点钟开始打电话,基本10分钟人就满了。”中心办公室主任董航说,周六很多社区居民都会来找名医看病。
今年最多时,中心一星期能有15位名医坐诊,而在去年,每周坐诊名医的上限还是6人。
高晓昕坐诊。
年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中心的张作锋,对于这些年来崂山区名医下乡的发展感受深刻:“刚开始,也就一两位名医,那时药品也不全,检查设备也不足,经常名医给看了,检医院去做,名医下乡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张作锋说,这些年,崂山区在基层医疗上的投入很大,各种检查设备都上了,药品目录在扩大,名医数量增加的同时,坐诊时间也基本固定下来,名医发挥了更加实实在在的效果。
名医下乡效果好,费用却不高。崔成磊说,因为区里政策扶持,下乡的名医挂号费等和普通医生是一样的,报销之后,病人自己承担的挂号费只有1元钱。
据悉,崂山区致力于建立专家下基层进社区制度,打造“名医下乡”服务品牌。全区政府办基层医医院的医联体已实现全覆盖,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聘请医联体专家到基层进行坐诊,结合居民需求增加坐诊专家专业范围,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年名医下乡已累计坐诊余人次,诊疗服务人次。
中医受青睐,九旬老人爱针灸
和西医相比,在农村,很多人更爱中医治疗。
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楼,整整一层楼,多平方米都是国医馆。
周六专家
1日上午9点半左右,第六中医诊室里,六张病床上的病号都已经满了,黄举奎在各个病床间穿梭忙碌着。
拥有30多年从业经历的黄举奎,是本地成长起来的青岛市基层名医,慕名来找他针灸的人可不少。
“今天到现在已经预约0多个人了,一上午都安排满了。”黄举奎忙,诊室里的护士也各种忙着安排、招呼病人。在这里做针灸治疗,针灸0元、烤电5元,报销后平均每人花费约20元。
90岁的唐大爷已经是第二周来针灸了,87岁的老伴陪着他一起。“人老了,腰,脖子都有毛病,过来给治治。”唐大爷在诊室治疗时,老伴就在外面等候区等待,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从上周开始治疗,每天都来,两个人打车或者坐公交,还挺方便,治疗完老人感觉不错。
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的国药坊加工区。
“像在我们王哥庄,采茶叶的时候大家都很忙,采完茶,浑身毛病就出来了,很多人就过来扎针、烤电。”中心副主任李珍告诉记者,在王哥庄,中医治疗是很受欢迎的。
记者在四楼国医馆看到,除了中医诊室,还有中医药代茶饮体验区、国药坊体验区、膏方室等,中心一年一度的膏方节很快就要拉开帷幕。
在崂山区,不仅街道重视中医治疗,区级层面也有政策支持。年,崂山区推动“中医治未病”与更年期妇女症状早期干预深度结合,将补贴范围由崂山区户籍扩展到崂山区常住妇女,将年龄段扩展到5岁-60岁,目前已累计服务余人。
动手术,有绿色转诊通道
1日上午,北宅科社区乡医,也是家庭医生的姜永波,来到71岁的王翠花家,王翠花有高血压,姜永波经常上门给她量血压。
和姜永波一起上门的,还有王洁玉和王振宇。王洁玉是北宅卫生院全科门诊主治医师,她负责卫生院今年月底启动的眼底筛查项目;而王振宇则负责眼底筛查的机器操作及转运。而王翠花老人,就参加了眼底筛查活动,并且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医院做了手术。
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的国药坊体验区。
“赶快进来,赶快进来。”王翠花热情招呼着医生们。“小姜每天来给我量血压,我眼睛做手术的时候,都是小王陪着,上楼下楼,进电梯,小王都扶着。”王翠花和姜永波、王振宇已相当熟悉。
当被问到眼睛做手术后效果怎么样时,王翠花就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看东西都很清楚了,没做手术前,就坐在马路南面,北面走个人,都看不清楚。”
王翠花66岁的妹妹王翠云正好也在她家,王翠云也参加了眼底筛查,并且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效果不错。
王洁玉给老人量血压。
“我妹妹开始打电话问我去不去,我说老头不在家,孩子也不在家,我医院。”王翠花说,自己开始根医院做手术,后来妹妹去做了,而且来回都是医生陪着,把什么都给你办好了,于是自己也去了。
王洁玉告诉记者,年,结合全国卫生基层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的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进社区、进乡村,北宅卫生院于月下旬启动人工智能眼底筛查,设备很先进,两三秒钟就可以出结果。
截至目前,北宅卫生院已筛查名居民,发现有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人。针对眼疾患者,医院青岛院区眼科搭建转诊绿色通道,医院除了安排专家进行手术,还给予挂号费减免和部分检查免费的优惠。
“红马甲”,免费上门服务
王洁玉和王振宇到王翠花老人家时,穿着“崂山志愿医疗队红马甲,”“红马甲”对不少偏远地区的病人有特殊意义。
“在北宅,很多山区老百姓,尤其是老人出行不方便,不医院去看病。”北宅卫生院副院长刘军表示,针对这种情况,从年开始,卫生院开始成立四人入户小组,到老百姓家里入户送医送药:一位全科医生、一位护士、一位B超医生,再加上司机。
“红马甲”上门
刘军介绍说,上门小组一开始就服务几个人,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开展,上门小组也在扩容。目前,卫生院一共有7个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近0人,分别对应北宅街道36个社区所分成的7个片区,每个团队里包括全科医生、护士、B超医生、中医、乡医等。团队可以提供的上门服务很丰富,除了全科医生的诊治,便携式B超、心电图还可以做基本的检查,中医大夫可以提供针灸服务等。
家庭医生团队身穿乡亲们喜欢的喜气红马甲,也就以红马甲命名。现在,“红马甲”的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个左右,今年入户人次是人次,出动医务人员余人次,减免费用将近10万元。
据了解,为了支持“健康北宅”的建设,北宅街道办每年投入万元。这笔钱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一增、两减、三免”上,这一政策主要是作为医保政策的补充,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在“三免”中,有一条就是“北宅户籍且居住在北宅辖区的居民,属于卫生院红马甲服务对象或失能患者,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免服务费,包括出诊费、治疗费、材料费等。”
“红马甲”的上门服务,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