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TUhjnbcbe - 2020/9/11 10:04:00

从浦东社发局获悉,根据生育水平以及现行生育*策等,浦东新区预测,2009年浦东常住人口出生约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出生1.7万,外来流动人口出生1.5万。据介绍,浦东受人口惯性的影响,第三个出生高峰将于2010年前后达到,预计2010年出生人口仍将在3.0万人以上,2011-2014年人口出生数将逐年回落。(10月23日《东方早报》 )我不知道那些一心想避开奥运年,准备挑个好年头生孩子,让宝宝以后竞争少一些的上海准父母,特别是浦东的准父母看到这样的报道是不是很郁闷。准父母的担心有的时候来源于一些不怎么精确的数字。笔者曾在不久之前几篇批评奥运年扎堆结婚、扎堆生育的报道中,看到了这样的相同文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内地新出生人口达3600多万,远高于1999年的1909万和2001年的1702万。”相信普通的读者看到这样的文字会吓一跳,“千禧婴儿”这么多?那以后就学、就业都是麻烦事,直接的推论就是今年出生的“奥运宝宝”一定也挺麻烦的,我们还是晚点生宝宝吧。在上搜索关键字,大概是2006年10月份的一篇报道,第一次提出了这样数据。这个数据真实吗?“千禧婴儿”真的这么多吗?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的途径很简单,就是找国家统计局核实。为了写作这篇文章,笔者曾特地致信国家统计局咨询,很快收到了回复,具体如下:“根据由我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司,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2001中国人口》中资料显示,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全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834、1771和1702万人。需要说明的是,资料来源是根据人口普查、1%抽样调查和人口变动调查数据推算而得出。”回到“千禧婴儿”的人数,可以发现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和本文最初引用的数据相差很大,实际出生人口1771万不到号称的3600多万的一半,实在是大大地冤枉了“千禧婴儿”和他们的家长。读者可能会问,在不推算和核实的前提下,如何识别这样的错误数据呢?其实最初报道中引用的数据有“硬伤”,就是“数据精度不一致”。作为对比数据的1999年的1909万和2001年的1702万都是相对精确,而最重要的2000年的数据只有3600多万的约数,一般来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不会这样不严谨。更重要的一点是“坏消息不会传得这样慢”。如果2000年人口出生数真的是前后两年的2倍左右,那造成的麻烦肯定是巨大的,会被媒体和相关机构反复提到,而不会只在要批判“金猪宝宝”和“奥运宝宝”的时候才被想到。对于公开数据,这个推理办法其实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怎么感觉到“千禧婴儿”很多啊,现在“奥运宝宝”也很多啊?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关注度的问题。比如,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新学了一个比较生僻的单词,在泛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单词在很多文章中出现,而你以前似乎从来没有见过它,这就是关注度的问题,不是突然多了,而是你关注了。如果你的孩子今年出生,你一定会看到许多和你以及你的孩子“争夺资源”的人,对“奥运宝宝”的提法就特别敏感。因为自己是“水到渠成”,别人好像都有凑热闹的嫌疑。能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为奥运而出生的“奥运宝宝”呢?很难。打个比方,假定在去年问卷调查育龄妇女“你愿意生奥运宝宝吗”?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回答“是”,你得到一个数据;如果题目改成“你愿意明年生宝宝吗”?可能会得出另外的数据,两个数据哪个(或者两者的差)才是你要的呢?很难说。其实你问的是一回事,但是由于问题形式的不同,答案会差很多。另外你询问的只是意愿,意愿和现实会有很大的不同。多年前,一家牛奶公司问卷调查消费者:“你愿意喝添加脂肪的牛奶吗?”100%的消费者说不愿意,但是当时市场上高脂奶卖得最好。能不能通过问卷调查询问今年生孩子的父母,他们是不是有意生育“奥运宝宝”呢?同样由于题目的不同,提问方式的不同,你会得到相差很大的数据,这样的结论也很难让人满意。那么“育龄夫妇”究竟该如何决定何时生育呢?未来的几年,第一批独生子都会逐渐当上父母,生育高峰在所难免,很难说哪一年出生的宝宝会少些,竞争会少些。更何况你算得再好,也算不到22年之后会不会再来一次金融危机或者是其他什么危机。笔者的建议是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想生就生。老古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起底神秘富豪闫琦:身价200亿 在煤老板圈子颇有名气,


黑田东彦:三倍于伯南克的QE狂人-华尔街见闻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