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全球第一致盲眼疾,我国平均每一分钟,就会有两个人,因为白内障而失明。
什么是白内障?人类的眼睛就像是一台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就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就相当于底片。
一旦晶状体因各种原因变混浊,或是从透明无色变为其他颜色,视网膜就无法得到清晰的图像,这就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典型症状:
视物混浊、模糊,总是感到眼前朦胧感、雾蒙蒙感,这是最重要也最明显的症状。
最为常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根据导致晶状体混浊或颜色改变的原因,我们主要将白内障分为几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药物中*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最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眼球留给晶状体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晶状体细胞却会在一生中不断增殖,因此晶状体只能不断向内挤压,使晶状体核的密度不断增大。
这一现象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开始逐渐显现。同时,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机体代谢能力和抗氧化水平出现下降,导致晶状体内蛋白质的变性和晶状体纤维损伤逐渐增多。在上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晶状体皮质逐渐混浊,晶状体核逐渐增大、变硬、颜色加深,这时就形成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得了白内障,应该怎么治疗?许多白内障患者都希望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但目前各国市面上的药物,都还没有能够证实对白内障有效性。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的药物面世。因此,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明确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
白内障早期的患者,如果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可以无需治疗,医院复诊检查。如果白内障继续加重,出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的时机因人而异。原则是,当白内障导致的视物模糊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就可以考虑手术了。每个人的生活需求是有差别的。假设一个人的视力下降到0.6,如果他平时需要驾车出行,那么这样的视力就不能做到安全驾驶,这时候就有必要做手术了;如果他平时只是溜溜弯,步行为主,0.6的视力是够用的,那么白内障可以暂时不做。还有些患者的职业对视功能要求很高,虽然视力有1.0,但白内障会导致他们看东西像隔着一层薄纱一样模糊,专业术语称为“对比敏感度下降”,这也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的时机因白内障类型不同也有差别。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后囊下性。其中后囊下性白内障,一旦出现,会导致视力迅速下降,很快就需要手术治疗。而核性白内障,多表现为近视度数的增加。有的患者欣喜地发现不用老花镜也能看清手机了,因此就医比较晚,做手术也比较晚。但是核性白内障,随着核硬度的增加,手术难度逐渐增大,不宜拖到太晚手术。皮质性白内障,多由周边向中央逐渐发展,可以多年视力比较稳定。一旦皮质混浊累及瞳孔区,视力会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有阳光的时候,看东西模糊的感觉会更明显,这时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
大多数时候,白内障手术可以择期来做。但是一旦白内障引起眼部其他的并发症,则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白内障成熟后长期未手术导致的晶体膨胀性青光眼。这部分病人有多年视力不佳的病史,突然发生眼痛、头痛,检查发现眼压增高。虽然高眼压下手术风险增大,但不手术则面临彻底失明的结局,医生只能顶着困难上。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老人对白内障的认知存在误区。他们有的认为老了看不清楚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还有的因为身边有朋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而对手术产生恐惧。老年人出现视力下降应该首先到眼科进行系统的检查,明确视力下降的原因。白内障造成的视力下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改善,其他原因导致的视力下降也需要积极治疗。有些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好是和他们眼睛自身合并其他问题相关的,比较常见的比如糖尿病造成的眼底病变、近视导致的*斑病变等。尽早明确诊断,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才是保护好视力的正确选择。
现在的白内障手术已经比较完善了,手术耗时少、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中度白内障的患者没有必要等到“白内障完全成熟了”,视力很差了,再接受手术。这样既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牺牲了在等待“白内障成熟”期间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白内障虽然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能有效预防白内障的药物,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变饮食结构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定期做眼部检查。
2、戒烟限酒。
3、孕妇应规律产检,若发现有风疹等病*的感染,应及时治疗,预防胎儿先天性白内障。
4、积极治疗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青光眼等。
5、多吃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持眼睛的健康。
6、户外活动时戴上太阳镜,减少紫外线的照射。
7、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睡前建议做眼保健操,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8、避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