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郑健阳记者赵晓莹
糖尿病的危害可不仅仅是一句“血糖高”就了事。
对于这一点,糖尿病“老司机”老李体会够深的。
“不就是个糖尿病吗?很多人不都这样吗?”好多年前,老李就是这样和别人吹的,他也不喜欢遵守医生的嘱咐吃药,就是吃太多主食或是甜食的时候,他就吃上两片二甲双胍,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
两年前,老李看东西的时候觉得眼睛不太对劲,“有点模糊,好像有个重影。”老李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我以为老花也是正常的事。”
可随着时间推移,老李的眼睛问题越来越大,没多久,他的视力已经不是模糊那么简单了,而是右眼一黑,看不见了。
有视力和“看不见”完全是两码事,老李的生活完全变了,他无法独自行动,更别说出门或是开车。他只能提前办理退休在家,寸步难行。
被影响到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心情。
“看不到啊,你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脾气能好吗?”老李越来越容易烦躁,闷在家的时候经常发脾气,走路时磕磕碰碰,他干脆拿起碗盘就扔到地上。一家人战战兢兢,谁都要小心地和老李说话,就怕引起他生气。
“现在全家人都活得不开心。”老李的老伴告诉记者,她也提前退休在家照顾他的生活。
变瞎的原因找到了
曾经瞧不起“它”,如今“它”让你痛苦不堪
后来,辗转求诊眼科后,老李“变瞎”的病因找到了!原来就是一直被他轻视的“血糖”在作怪。
原来,虽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起来似乎与眼睛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能引起诸多慢性并发症,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这种眼部病变包括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该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后果,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血管破裂。
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到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之多,其手术几率比其他白内障患者要高出很多,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高血糖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均可导致白内障。其发病的临床表现通常是患者双眼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这类病人的白内障可在数日、甚至在48小时之内完全成熟。老年人患糖尿病后,会加重和加快其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和速度,从而发生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
波动性屈光不正
许多患者起初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忽然近视了,看远看不清,看近反而很清楚,事实上,这是得了糖尿病眼病了。于是,患者去配眼镜,刚配上还挺好,没过几天视力又恢复正常了。此时,如果分别查几次血糖,肯定有高峰、有低谷,这就是波动性血糖增高。
开角型青光眼
糖尿病易引起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此类青光眼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致使供应眼睑神经的小血管缺血,另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引起眼外肌运动障碍和复视,如外展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比如:有些老人会突然眼皮耷拉,眼睛睁不开,很多人以为这是眼病或肌无力等,长期进行针灸、理疗、输液等治疗,延误了最佳正确治疗时机。
缺血性视突病变
又称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多见于老年人,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视力和视野发生突然变化。视力骤然模糊,下降至失明;视野起初是鼻下方扇形缺损,而后扩展成偏盲或向心性缩窄,有时可与生理盲点相连。这是由于营养视神经前段的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睫状后短动脉回归支闭塞;或视神经软脑膜血管受累,使视乳头供血不足,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肿;眼压过低或过高,可使视乳头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压失去平衡,也可引起视乳头水肿。
虹膜睫状炎
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可发生眼痛、眼红、怕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急性虹膜睫状炎的症状。
有糖尿病,这个筛查一定要做
但这些眼部疾病并不是不可以预防的。
医院眼科主任罗小玲强调了中老年眼保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了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全身病变是导致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眼底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斑水肿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但罗小玲在长期的临床经验发现,很多中老年患者已经致盲了才来治疗,其实早期就会有很多症状,比如视力下降,视力时好时坏,看东西模糊、变形等,但这些往往会被忽略。患者就医意识很薄弱,糖尿病眼底病发病率高但知晓率非常低。
所以,罗小玲建议,中老年人及时到眼科做眼底照像筛查,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重要方法。目前,医院眼科拥有先进的免散瞳、超广角、激光扫描、多模炫彩的眼底筛查照像系统,为广大深圳市民提供优质的眼底筛查诊疗服务。